早期交流的注意事項
在孩子出生不久之后,爸爸媽媽就要和孩子多加交流,這邊跟大家說一些進行早期交流時的注意點。
對于1~2歲的孩子,主要要培養他的語言和動作協調的。滿一歲的孩子,他的語言能力開始有很大的發展,孩子會學會用一些簡單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,所以,爸爸媽媽要采用實物和詞匯相結合的方法,多讓孩子認識一些新的事物。
另外,平時要讓孩子多說話,糾正孩子的發音;讓孩子學會使用筷子吃飯,這樣能夠提高孩子的動作協調和動手能力。
2~3歲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,所以,要注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。比方說自己進食、洗手洗臉、大小便等,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注重道德方面的培養。
與3歲以后的孩子交流,不妨從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入手。不過,要按照孩子能夠理解的程度入手,采用啟發、引導的方式進行,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,同時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。
早期交流不能夠心急,要在孩子具備某種能力之前的時候,給予孩子適當的感官刺激,這樣才能夠挖掘孩子的潛力。要是太早進行刺激,對孩子的發展和提高也是沒有幫助的。
比方說,四個月大的孩子喜歡用手玩弄胸前的玩具,所以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,就可以在孩子睡覺的床上掛一些玩具,讓孩子自己用手抓,這樣能夠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。
一歲半的時候,孩子的語言方面開始快速發展,所以最好是能夠提前1~2個月讓孩子練習說話,在跟孩子玩得時候,要多和孩子進行一些語言交流,讓孩子養成發音、理解和表達能力。
另外,爸爸媽媽在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氛圍一定要輕松愉快,要啟發孩子,不能強迫孩子,要學會讓孩子多看、多聽、多玩。培養孩子要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,不能夠強迫孩子學習。
- 家庭教育 小心讓嚇唬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
- 聽說讀寫 寶寶學說話的相關知識
- 聽說讀寫 孩子語言發展中父母易犯的誤區
- 成長發育 寶寶學習說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
- 聽說讀寫 幼兒在語言發展中有什么樣的特點?
- 聽說讀寫 學齡前 孩子怎么樣學習說話
- 成長發育 寶寶健康成長就是媽媽最大的幸福
- 家庭教育 鼓勵寶寶多講話的10種好方法